番茉莉的變色機制

真相追追追

這陣子院子裡的番茉莉盛放,花初開時呈現深紫色,然後逐漸變淡為淺紫色,最後則是轉變成白色。有趣的是剛開的紫花並不香,非得等到整朵變白時花香才濃郁起來,而且是在夜晚才會飄香。這樣的機制一定有它的道理,於是剖開花瓣觀察了一下,發現花色變白之後,柱頭才發育完全

這種花朵於夜間會散發香氣的花以白色居多,比如曇花、夜來香、野薑花、夜合花文殊蘭月光花

因為白色的花朵在夜間的反光率最高,最容易吸引蛾類前來授粉。加上由於花香可以遠距離傳播,這對於在陰暗環境下的植株特別重要,畢竟長得再花枝招展也乏人問津,不如採取香味攻勢以吸引蛾類前來採蜜,如此在演化的趨勢下,這種靠蛾類授粉的花朵於是演變成”白花+香味”是最有利於物種繁衍的機制。

不過這樣的推論卻與科博館的解釋不同→為什麼番茉莉在開花時期,會由紫藍色變成白色?

於是查了一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臺灣物種名錄,文中提及番茉莉是原生於巴西,這時眼睛突然一亮,因為南美洲有很多花都是夜晚會有香味而且是靠蛾類來授粉的。比如與番茉莉同屬茄科的大花曼陀羅也是 原生於巴西,它就是晚上開花(花朵向上綻放,天亮之後才含苞下垂),而且每晚我散步經過旁邊時會聞到 淡淡清香,它們就是藉由在夜間活動的蛾類來授粉hawk moth ,我就看過牠們在黃昏飄香的 煮飯花採蜜。大花曼陀羅與番茉莉都是具有致幻性的有毒植物,並且 番茉莉屬Brunfelsia)和 木曼陀羅屬Brugmansia)的學名聽起來就像是雙胞胎的名字呢。所以科博館的這句「紫藍色像是告訴傳媒:我有很多花蜜及花粉,快來幫我傳粉;而白色像是告訴傳媒:不用來拜訪我了,而增加盛開紫藍色花授粉的機會」是否錯了呢?

回來看番茉莉的變色機制,根據我這幾天來的觀察,晚上初開的深紫色花朵在後續開始褪色的過程是「陽光越強時褪色越快」,所以這應該是番茉莉的花青素(比較嚴謹的說法應該是花色苷,或稱花青素的醣苷化合物。花色苷與花青素的差別,就如同先前這篇《香草棒》提及的香莢蘭配醣體 glucovanillin 之於香草醛 vanillin)在陽光照射下會改變它的結構,這種新產物在可見光範圍內不具有吸收峰,以致於白光中的所有光線都藉由花瓣內的小氣泡而反射回去,花朵因而呈現白色。這可能是番茉莉的花色苷在光照下會降解轉變成無色的原花青素,而須要光照就如同含笑在陰天所開的花是不香的,非得要在陽光照射下才會香是類似的機制。所以番茉莉的變色應該是演化下的結果,目的就是在雌蕊發育成熟後,通知蛾類「現在正是我最可口的時刻,快來吃我」

另外,屬於忍冬科的金銀花也有變色現象,只不過剛好相反,其在陽光下初開時為白色,然後逐漸轉為黃色,因此得名金銀花。

延伸閱讀

白い花にはアントシアニンやカロテノイド – 花き研究所

〈花未眠〉– 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