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土之謎

真相追追追

影片中提及「鐵跟鋁相互排斥…」是來自於解說牌;維基條目 則提及它們持續自發分離的原因尚未完全闡明

該維基條目還提及「這種現像可以在較小的範圍內被觀察到,如果人們抓一把由不同顏色所混合的沙子,它們最終也會分離成不同顏色。This phenomenon can also be observed, on a smaller scale, if one takes a handful of sands of different colours and mixes them together, as they’ll eventually separate into a layered spectrum.」傑克,這太神奇了!

不過若根據下列這則影片,單一溝壑通道雖然流經不同顏色的區域,但所沖刷下來沈積物看起來卻是單一色澤 ^^

至於解說牌這句「300~170萬年前,熔岩噴出形成的玄武岩,在潮濕炎熱氣候條件下風化形成粘土」。該處沙丘厚度約15公尺,由七種不同顏色的沙子組成:red, yellow, brown, green, blue, violet, purple(註:violet 的 同色異譜色)。尚未被風化的玄武岩是黑色的緻密岩石,風化厲害則可形成黃褐色的玄武土(Basalt Clay)。這篇文章〈Seven Coloured Earths〉提及「The rolling bands of color are caused by a strange phenomenon in which the different sand particles seem to miraculously settle together」,以及「Another odd feature of the dunes is that they do not seem to erode, despite Mauritius’ heavy and frequent rains. 」。除了維基條目的解釋「熔融的火山岩在不同的外部溫度下冷卻所造成」,另一個原因或許是表生富集作用(supergene enrichment),亦即礦物的相對富集是發生在地表附近,過程包括降水、淋溶作用以及伴隨的化學風化(岩石因氧化、水合、水解及碳酸化作用而分解, 盛行區:高溫多雨的區域)。從氧化礦石中浸出的金屬被滲濾地下水向下攜帶,這種淋濾作用即可形成鋁土礦(Bauxite)。主要成分為三水鋁石 Al(OH)3、針鐵礦 α-FeO(OH)(暗褐色)、赤鐵礦 Fe2O3(紅褐色)、磁鐵礦Fe3O4(黑灰色)、二氧化矽等。鋁土礦的顏色隨氧化鐵含量增加而呈灰白至紅褐色,而且也能從地表向下的鐵帽、淋濾帶、氧化帶、還原帶分別生成不同色澤的礦物。

另外,更有可能是與甘肅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的臨澤丹霞景區一樣,也就是 7-coloured-earth 該處原本是湖泊,在不同的沉積環境下因富集的礦物有所差異而形成顏色變化。隨後因該島地底下火山活動的造山運動抬升了地層,再經由雨水的侵蝕作用讓不同色澤的層狀堆積一併彰顯出來

最後來瞭解解說牌這句「The aluminum gives the land shades ranging from blue to violet-blue」。氧化鋁粉是白色,純氧化鋁結晶的剛玉(Corundum)則是無色,但當氧化鋁結晶參雜鐵或鈦就會呈現藍色的藍寶石(Sapphire),只不過其莫氏硬度為9,僅次於金剛石,應難以破碎成粉末。至於三水鋁石 Al2O3.3H2O,若含有雜質錳,即可藉由 d 軌域電子的躍遷而呈現藍色。藍色與赤鐵礦的紅褐色依不同混比,就能形成略微偏藍或偏紅的藍紫與紫色。沙丘的圖案則是在後續的風化和侵蝕作用下,從而形塑成今日所見的美麗景觀!

同場加映

粉紅湖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