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漫步山徑時撿到上面這顆愛玉子。前幾年還撿過下方這種外形較圓的薜荔果,其果皮上的白色斑點較少
薜荔果就是花卉市場賣的那種 盆栽小薜荔 長大後所結的果實,園子裡幾年前曾冒出好幾株小苗來,應該就是綠繡眼或白頭翁吃了後隨著排遺掉進花園中(最扯的是還曾經自行長出 山櫻花^^)
下列這張則是花園中愛玉子的蔓藤,二者都喜歡攀附在岩石及樹木上,愛玉子的葉片比較長
當初撿到薜荔果有拿來洗一洗,還真的洗出果凍來,不過嚐起來沒甚麼味道。新加坡的文頭雪(ice jelly),就是使用薜荔乾果所製成
愛玉子與薜荔果同屬桑科榕屬,無花果也跟它們同一屬,都是兩性花異株的隱花果,必須依賴榕果小蜂(愛玉小蜂、薜荔小蜂)的媒介才能夠進行花粉傳遞。二者的差異則是愛玉子比較大顆而外形類似奇異果的長橢圓狀,薜荔果則比較小顆類似百香果的球形。
愛玉的台語「澳蕘 ò-giô」,二者發音差異頗大,有學者認為因為這是原住民語。愛玉子(F. p. var. awkeotsang)是 台灣特有亞種,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它是陪伴我長大的甜品,從小幾乎每天看著叔公來我家洗愛玉子,等到愛玉結凍後,我則會興高采烈的跟隨著到附近街頭看他賣愛玉冰,然後等著他賞我一碗^^
影片中有顧客提到假愛玉,這倒不是食安問題,因為「假愛玉=吉利丁」。吉利丁就是雞肉凍、豬肉凍、牛肉凍這類的動物膠原蛋白,由於它們遇熱會融化,因此才稱為雞肉”凍”,只能冰涼後吃(若加熱就會變成雞湯)。吉利丁被廣泛使用於甜品中,例如果凍、布丁、奶酪等,市面上的凍飲也大多是使用吉利丁所製成。
另外還提及洗愛玉時「擠破果囊讓果膠和酵素在冷開水中溶解,再和鈣產生作用,然後凝結」,這句旁白寫得精采!由於果膠存在於植物的細胞壁和細胞內層,是內部細胞的支撐物質(例如柚子皮就富含果膠,只要糖漬就會形成濃稠狀的 果膠柚子茶)。在天然果膠中約有20%~60%的羧基(-COOH)被酯化成為含有甲基酯鍵 methylester bond(-COOCH3)
愛玉子與薜荔果的種子表皮含有一種稱為「果膠甲酯酶 pectinesterase, PE」的酵素,它能將果膠之甲基酯鍵水解成為果膠酸(pectie acid)及甲醇(methanol),於是甲基酯鍵(COOCH3)去酯化成為羧基(COO– )。當水中有二價離子時(e.g. Ca2+),該離子就可嵌入已解離之羧基離子之間來形成配位絡合的架橋作用
這就類似AB膠混合而固化的機制一樣,使果膠長鏈間彼此連結形成果凍。至於水中二價離子的來源,可以是來自富含 Ca2+ 、Mg2+離子的礦泉水,或是我叔公使用的冷開水均可。因為自來水沒經過軟化處理(實際上也沒必要,除非是提供工業鍋爐用途,工廠才會加裝陽離子交換樹脂來軟化硬水)。不過得是冷水才行,這是由於酵素屬於蛋白質,其在高溫下會發生蛋白質變性而導致無法洗出愛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