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發酵製品

生活科學趣談

一、天貝(Témpé ):使用少孢根黴(Rhizopus oligosporus)這種根黴菌,菌粉45元/100克發酵過程中,藉由根黴菌的生物酶解方式,將澱粉變成單醣、雙醣及寡醣而產生甜味;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蛋白質則分解成胺基酸而帶有鮮味(註:其中包含具有鮮味的麩胺酸,味素則是麩胺酸的鈉鹽)

以前在沙巴吃的是切薄片後油炸,然後沾參巴峇拉煎辣椒醬來吃

二、豆鼓(ìm-sīnn-á):使用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傳統上是用南瓜葉、黃荊葉、絲瓜葉或藺草(台語:鹹草)來接菌。

三、納豆(なっとう):使用Bacillus subtilis natto(枯草桿菌亞種之一),菌種有高溫菌種「成瀨菌」的40~42℃,低溫菌種「高橋菌」的38~40℃。菌粉11元/1克

影片4分50秒提及「黃豆在85度C接種是最好的」,這是因為納豆菌耐高溫,接菌溫度在85可殺滅其他雜菌。至於納豆菌在超過50會變成內生孢子的芽孢狀態而休眠,隨後在發酵箱的適當溫度下才會繁殖

四、豆腐乳:台式主要利用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做為發酵的微生物。若是豆腐乳表面上有一層黏液的則是毛豆腐乳,這是使用雅緻放射毛黴(Actinomucor elegans)等毛黴菌屬來接菌。菌粉400元/180克、淘寶¥9.9/5克

五、醬油:使用醬油麴黴(Aspergillus sojae)來接菌,孢子為黄色或浅綠色。菌粉199元/300克

六、韓式大醬(된장):傳統上使用乾稻桿或松葉等材料上的野生毛黴菌來接菌 → 韓國的大醬和清麴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