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錫遇上紅酒

生活科學趣談

台科大生設計快消失的「醒酒神器」 2個月就募到300萬 – ETtoday發布於 2016年07月20日

看到這則標題時,一開始心中是浮現古羅馬時期的貴族喜愛以鉛甕、鉛杯來飲酒,因為所形成的 鉛糖 會讓酒帶有甜味→”Roman Empire’s Fall is Linked With Gout and Lead Poisoning

這則新聞提到以錫來醒酒,中學理化課教到週期表時,相信很多人都背過 IV A 族的「嘆息者西遷(碳矽鍺錫鉛)」,錫就位於鉛的上方而化學性質類似,那麼到底有沒有健康疑慮呢?來看看維基怎麼說 → 。其中提及「金屬錫即使大量也是無毒的,簡單的錫化合物和錫鹽的毒性相當低」,鍍錫防鏽的馬口鐵就是一例

接著來看看醒酒的機制,維基提及「當氧氣存在於溶液中時,錫會變成一種催化劑,加速化學腐蝕」。這就是早期馬口鐵罐頭還沒有在表面鍍上氧化鉻薄膜時,一旦鐵罐因撞擊等外來因素導致部分錫層出現裂痕或剝落時,就會加速鐵罐氧化生鏽。其中提及「錫會變成一種催化劑」則描述的不夠精準,這是氧化還原電位的差異

能當催化劑的其實是有機錫而非金屬錫,所以若要藉由錫來達到 醒酒 的目的,金屬錫的表面還得先進行處理才行 → 錫催化劑

最後來看一則頗療癒的影片,這是溫度低於13.2°C時,元素錫從可導電的β型白錫轉變成不可導電而具有金剛石結構的同素異形體α型灰錫的現象

因此有一種觀點認為這種灰錫轉化現象就是造成拿破崙大軍在1812年戰敗的原因 → 拿破崙的鈕釦

不過,這應該是一則都市傳說,因為那個年代所使用的錫非常不純,因此對於低溫的耐受性更強。在南極建築物中也發現已存在八十多年的錫罐,其焊接情況仍然十分良好。實驗室測試則證明錫合金在極低氣溫下發生顯著的灰錫轉化所需時間約為18個月,這是拿破崙入侵俄國時間長度的兩倍多,而且許多倖存者的故事中沒有一個人提到鈕釦有問題 → wiki: Tin pestDid Tin Pest Cause Napoleon to Experience a Wardrobe Malfunction??

延伸閱讀

淺談陰極防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