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驚動牠們,宜使用大砲機來拍才對。
黃頭鷺又稱牛背鷺(因為有昆蟲可吃)
牠們也喜歡跟在鐵牛後面撿蟲吃
根據維基的這張黃頭鷺分布圖,台灣是綠色的”year-round”,也就是台灣整年都看得到牠們的身影;圖中的黃色代表”breeding”,亦即只有春夏的繁殖季才存在於該區域,非繁殖季的秋冬則遷移至較溫暖的南方;藍色區域則是只有非繁殖季才會出現
黃頭鷺雖然是一整年都看得到,但牠們仍有季節性移動現象。每年秋季時北部的黃頭鷺會遷移到較溫暖的南部,其遷徙路線由於必須覓食且停宿於枝頭,因此常借道河流與湖泊。種群通常是沿著大漢溪到石門水庫,再往南經過新竹金城湖,接著飛經竹山清水溪的桶頭,沿著清水溪上游來到雲林縣 樟湖,然後再經由清水溪上游的支流生毛樹溪,飛到嘉義縣梅山鄉的太興村
在影片右方的是牛稠溪 (嘉義朴子溪上游)與生毛樹溪的分水嶺,這些是稜脊似屏風而連綿近2公里的篤鼻山、青園山、知鳥山與四天王山,因此黃頭鷺於黃昏時刻遷徙至此就得先稍事休息,隔天清晨才有體力翻越群山,因而造就當地人所稱的「萬鷺朝鳳」奇景
接著再沿著牛稠溪來到嘉義仁義潭水庫、白河水庫、關仔嶺,然後前往曾文水庫,再由曾文溪經台南來到阿公店水庫。在台灣的最後一站則是墾丁的龍鑾潭,該處有時會出現成千上萬的大集結。最後則會在養精蓄銳之後,搭乘東北季風,一鼓作氣南遷至菲律賓,來年春天才又回到台灣來繁殖。
結論:台灣在夏季所看到的黃頭鷺是夏候鳥,秋天時牠們會飛到菲律賓度冬;但部分在日韓等高緯度國家繁殖的種群,則是飛到台灣來作客的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