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為什麼感覺日子越過越快?

真相追追追

每個人都有這種感覺:小時候日子過得很慢,總是盼望自己快快長大,但總覺得好不容易才盼到過生日長尾巴。到了二十三十幾歲,日子卻刷刷地一眨眼又是一年過了,接著五年、十年也是不知不覺一樣的飛過去了。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是普世感覺,不管您生長於什麼背景什麼文化,時間一年一年越過越快的感覺卻是同樣的,那麼為什麼人年紀漸長時間就過得越快?

如果有機會在親友相聚的場合中,同時有數位二十幾歲的年輕組與六十歲以上的長青組,您不妨讓大家來做個小實驗:請他們閉上眼睛,等他們覺得一分鐘到了再睜開眼睛。年輕人大多五十幾秒到六十幾秒之間會睜開眼睛,對時間的感覺與時間實際的長度很接近。長青組的卻常常等個七八十秒鐘才會睜開眼睛,這些長輩對時間的感覺普遍比實際時間長。難道這是對於時間的估計變慢時,就會覺得實際時間過得飛快嗎?

記得大學上心理學時,教授說過一個例子:「在睡眠實驗者進入快速動眼期(作夢期)的時候,啟動警鈴來叫醒睡者,多數人在醒來後都能夠回憶栩栩如生的夢境。譬如夢見自己出國旅遊,去了哪些觀光景點,吃了哪些美食,晚上去了哪個PUB,最後回到投宿的旅館,睡的正熟時,聽到失火的警鈴聲於是醒了起來….。這樣的過程若發生在真實情境下需要好幾個小時,但是腦電圖所記錄的作夢期長度卻小於10分鐘,亦即在不到10分鐘的時間中,腦部的神經衝動已經記錄了好幾個小時的景象了。由於作夢期的腦溫及生理代謝率會提高,這就給了我們一個線索→難道大腦處理很多神經訊號時,會讓人對時間的感覺拉長了嗎?接下來這個例子會比較容易體會,譬如觀賞世界盃足球賽時不少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這是一場比分懸殊、大局已定的比賽,最後的時刻不知不覺中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如果是一場旗鼓相當、比分相同或只差一顆球的比賽,大家就會希望(或者擔心)在比賽結束前會逆轉賽局,這最後的一、兩分鐘就會變得非常漫長,對吧?

看來大腦裡似乎有一個時鐘在替我們計時,只不過這台時鐘並不很穩定,它的速度很容易受到我們的情緒和其他因素的影響。首先對這個現象進行研究的是美國心理學家哈德森·侯格蘭德。1933年他在照顧患了流感發高燒的妻子時,注意到他即使只離開一段時間,妻子總是抱怨他去得太久。侯格蘭德讓妻子估計一分種的時間有多長,自己拿出碼錶核對,37秒之後妻子說一分種時間到了。她的體溫越高,則估計的越快。侯格蘭德懷疑這是因為大腦內有一個內在時鐘,體溫的升高會讓它的速度變快。此後一系列的實驗都說明了這一點,譬如讓人待在高溫房間中,會使腦內的時鐘走得快,相對的就會讓人覺得時間過得慢。這樣的結果蠻合乎化學反應速率與溫度的關係,畢竟神經訊號的傳遞就是神經傳遞物質經擴散方式作用於突觸後神經元上的受體所引發的一連串生化反應,因此溫度越高反應就越快。

透過對大腦活動進行的fMRI掃描發現,受測者在估計時間的時候,深藏在大腦皮質下的一組神經細胞團”基底核“變得很活躍,因此一些神經生物學家提出那裡可能就是與大腦內在時鐘有關。神經訊號從額葉皮層傳到基底核,再從基底核經過中腦的黑質、紋狀體傳回額葉皮層來組成回路。這樣一次信號傳導大約是0.1秒,可以看成是大腦時鐘一次的“滴答”計時單位。至於負責傳遞時間信號的化學物質可能是黑質細胞所分泌的多巴胺,因為若把老鼠大腦中分泌多巴胺的細胞切除,牠們就失去了每隔固定時間按壓操作桿以獲取食物的能力,但是給牠們補充類似多巴胺的物質就能恢復該能力。另外,相關的實驗也證實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藥物會使大腦時鐘變快,而抑制多巴胺分泌的藥物則是使時鐘變慢。

接下來我要說一個親身經驗,大學時有次與室友共騎一輛機車環島,騎到中橫碧綠隧道口時起濃霧,不巧機車大燈不亮,加上隧道內又沒燈,所以我就不敢騎進去。直到有一輛遊覽車開進去時,我才跟著它的尾燈騎進去。由於隧道內路面很差遊覽車又開的慢,可能是我當時騎的太慢了,一進隧道機車把手竟然開始不聽使喚的抖起來,後座的阿輝說:「怎麼了?」我說:「不知道怎麼了,把手就是抓不住」,然後就摔倒了!當時由於我們載的背包很重,兩個人剛好又被機車壓住而爬不起來,然後隧道就是一片漆黑。接著最糟糕的一件事發生了,遠方隧道口聽到有汽車開進來的聲音,剛開始只看到一個燈,然後變成兩個燈,三個燈…一二三四五燈亮,五度五關獎五萬XDD(每次我上到物理的鑑別率就會說這個故事),重點是迎面疾駛而來的這輛車根本沒看到躺在地上的我們,眼看就要碾過我們了,各位猜猜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我腦海中竟然浮現出這一生的生活回顧,從幼稚園到大學的畫面如數家珍,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瀕死經驗嗎?

在發生重大事故,比如車禍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讓大腦能在極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資訊,導致幾秒鐘內發生的事就像幾小時那麼漫長,當事者看著眼前的一切就像是曠時攝影那樣的慢拍快放效果,我當時就是處於這種狀況。另外,有些人的大腦時鐘會由於疾病或外傷遭到破壞,訊號傳遞速度於是變得非常緩慢,這時世界就像中止了一樣。有一部電影《無語問蒼天》(睡人Awakenings),故事情節就是描述這種時間凍結的病人,在給他們服用類似多巴胺的藥物之後,他們的時鐘就能開始運行而從凝固的世界中醒了過來。

由於過了成長的巔峰期以後,多巴胺的分泌量與基礎代謝率都會開始逐漸下降,大腦時鐘就會因此走得越來越慢。難怪有個說法:年輕人的日子過得慢而歲月長,老年人的日子過得快而歲月短。時間的流逝速度其實是永恆不變的,只是我們對時間的體驗受到體內外多種因素所影響。我們接收的訊號刺激越多,大腦時鐘走得越快,心理時間就顯得越漫長。所以要常保持對新資訊的好奇心,大腦才能不停地接受刺激,才能使時間不至於過得太快,每天來杯咖啡藉以提高基礎代謝率也是不錯的選項^^。

北淡線火車還在的那個年代中,有部電影《火車慢慢走》是在描述少女的情懷,女主角搭火車上學時,每天總會有個男生站在她座位面前盯著她瞧,這讓女主角很不自在,總覺得火車怎麼老是開這麼慢。但某天這位男生消失了,女主角開始擔心起來,每天在車上尋覓著他的身影,直到某一天男生又出現了(故事好像都會如此安排^^),並且開始坐在她旁邊…。女主角這時反而感覺火車怎麼這麼快就到站了,真希望這列火車慢慢走下去…。

快樂的日子為何總是短暫?也是因為有快樂物質多巴胺大量的分泌而造成印象深刻,畢竟生活中的不如意是人生常態,因此就特別令人珍惜難得的快樂時光了。

BTW,北淡線那個年代還沒有YouTube,也遍尋不著《火車慢慢走》,所以改推薦這首萬芳演唱的《時間仍然繼續在走》,祝大家永遠快樂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