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後如何快速醒酒?

真相追追追

先來看一則對岸的科普節目《原來如此》所做的驗證實驗

節目中提及的「体内酒精浓度」,更精確的說法是「血液酒精濃度」,它的單位應該是指100ml血液中酒精的質量「mg/100ml」。台灣取締酒駕採用的則是呼氣酒精濃度,單位是每公升呼氣中所含的酒精質量「mg/L」。由於呼氣中的酒精濃度與血液酒精濃度之比約為 1:2100,因此影片4:36秒處的實驗者在喝了5罐啤酒後,其血液中酒精質量66mg/100ml,相當於呼氣測醉器測得0.31 mg/L,這已經是台灣酒駕取締標準0.15mg/L的兩倍了(66mg/100ml在對岸屬於飲酒駕駛,血液中酒精質量若超過80mg/100ml則算醉酒駕駛,醉酒駕駛在對岸屬於犯罪行為)。影片14:03秒處,實驗者喝了一杯蜂蜜水並經過20分鐘之後,他的血液中酒精質量由85mg/100ml下降至66mg/100ml,這是整個實驗中解酒效果最好的。那麼,為什麼蜂蜜水能有解酒效果呢?

該節目提及「維生素C」能解酒,其實說的不夠精準,酒後吃水果有利於解酒是來自於「果糖」才正確。節目中的蜂蜜水能有效解酒的機制,就是藉由果糖來加速乙醇新陳代謝的緣故。雖然其效果在不同個體間有很大差異,但是就 相關研究資料 顯示,如果按照飲用1克酒精就補充1克果糖的比例來做實驗對照,血液中酒精代謝的速度平均可以加快44.7%。至於果糖能影響酒精代謝的機理,目前認為它主要是干擾了酒精代謝的第一步:醇脫氫酶的作用

結論:酒精在人體中首先會被代謝產生乙醛,如果飲酒過量或者是代謝受阻,乙醛會在體內堆積起來,導致頭痛、煩躁、心悸等醉酒症狀。在隨後的分解過程中,乙醛會被進一步代謝為乙酸,上述症狀就能得到緩解。一旦攝入的酒精過量而來不及被代謝時,酒精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可能出現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而帶來痛苦。使用果糖水來解酒雖然有某種程度的效果,但在操作中有實際上的困難,因為所需使用的量遠超過我們日常的食用量。以60公斤成人而言,醉酒時大約是攝入75-80克的乙醇,若按照”飲用1克酒精補充1克果糖”的比例,就珍奶來說,在甜度正常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接近3大杯所含的果糖量了,需要喝這麼多才足以產生解酒的效果,因此這不是好方法,最好的辦法還是「酒少喝一點」。

延伸閱讀

飲用混和酒精與咖啡因的飲料會危及生命?